现在的时间是
学习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掌握笔墨技巧
笔墨对山水画的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古人讲“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山水悉由笔墨而成也。”因此中国山水画没有了笔墨便没有了生命。研究笔墨关系,掌握笔墨技巧,是学习中国山水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中国山水画更注重用笔把“骨法用笔”放在表现山水画的重要位置,古人讲“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与立意而归乎用笔”因此中国山水画的造形塑景都是有笔法来完成的。从隋唐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江帆楼阁图》山水画开始,历经宋、元、明、清山水画大师们的作品,到现代画家黄宾虹大师的作品,他们都是用笔法中的线去完成的,所以说,中国山水画它更注重于笔法,这些笔法具体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回锋,所表现出来的有长线,短线、侧线、圆线,皴、擦、点、擢、捽、渲、染、斡、刷等,这些笔法的丰富的变化,使其在造形上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好它们的特点与方法, 把握住它的丰富变化去塑造完美的作品。
墨在中国山水画里的地位也很重要,古人最初以墨代色,有“墨分五彩”之说。丰富精湛的墨法语言会铸成气韵生动、深邃悠远的意境。清代画家石涛是用墨的高手,“漫将一砚梨花雨,泼湿黄山几段云”他把黄山雨后,青山欲滴,草木清晖,云烟出没的景色形容的淋漓尽致,并用笔墨表现出来,使,水墨与山川相映成趣,看他的画,读他的诗引人入胜,激发人们对黄山的爱慕与向往,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画家泼墨画黄山,不知山川之与我,我之与山川,物我交融,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正是中国山水画用墨的妙处所表现出来的意境所在。所以研究用墨的方法是学习山水画的重要环节。墨法有泼墨、积墨、破墨,这些墨法通过法浓,淡、干、湿、焦、宿、断连、畅涩变化的处理再用轻、重、缓、急的手法置于宣纸上产生或淡雅秀丽或古拙厚或恬静粗放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具有了节奏与对比,更有了生动性与感染力,并抒发出画家的主观情绪与审美趣味。总之,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是构成中国山水画韵味的主要因素,如果没有了笔墨,便不称其为中国山水画,正如潘天寿说的“笔墨是东方绘画之精髓。”
熟悉中国山水画的装饰性对掌握山水画的创作很有帮助
熟悉中国山水画的装饰性对理解掌握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帮助。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本身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这种装饰性表现在它创作思维、形式的构成上。首先,在主观思维上,它崇尚物我同一、借物抒情、传情言志的主观意念。所反映到画上无论布局构图,笔墨线条,还是色彩必须带有一定的装饰性。尤其以“散点透视”,“计白为黑”,借以突出主题,进行夸张,使形象引起人们的注意,特别是它简约概括的表现形式不受自然约束,意象处理,通过平面分制所产生对比变化与形式更有典型化的装饰性。如方形构图、圆形构图、对角构图、之字构图、波形构图、井字构图等。这些构图是画家们的主观意象的表现。在这些构图中寻找联想、完整、平衡、对比、借喻并达到一种意在形外的效果。这种创作思维与形式本身就是具有一种装饰趣味。 在笔墨上,墨线带有主观意思的随意性,并巧妙的利用墨线的皴擦点染的形式变化,刻画出物象的形态,节奏,韵律,并产生形式美。如山水画中的水纹表现,山石的勾勒皴擦,夹叶树的画法,大小墨点的点染法等都可以看得出它的抽象和装饰性。在色彩上的处理“随类赋彩”不受自然光源、环境的影响,主观的按照一定类别色去表现对象,并强调了色彩的对比与装饰性,特别是利用了色彩上的夸张、变形、组合、概括和强烈的对比,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装饰效果,如金碧勾线、青绿山水、楼阁界画这种有着强烈的色彩效果的形式会产生一种装饰风格与趣味。另外在中国山水画成画格式上,有立轴、中堂、屏条、手卷、团扇、折扇等都是凭主观想象而构成的图画形式。这些也构成了中国山水画装饰风格。
总之,中国山水画从立意、构思、布局、笔墨、色彩及创作上都有它的独特性,在风格上和表现形式上,山水画作品都有它的装饰因素,显现出它强烈的装饰效果。
学会把握鉴赏山水画优劣的法则
怎样看一幅山水画作品的优劣,古人提出了六项法则,这六项法调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这些法则在品评中国山水画优劣的历史上,影响深远。历代鉴赏家们都是按这个法则去品评作品的。然而历史毕竟要发展的,法则也会随着时代有所改变,根据我自己的艺术实践,和多年的创作经验及自己的审美观点,我把六法归纳为四个方面,即:构图、笔墨、神似、意境。根据这四个方面,去分辨山水画的优劣。
一、构图,看一幅画,第一眼感觉就是构图。一幅好的山水画构图笔墨技巧,艺术品位的高低,立意与意境的深度, 都包括其中。因此构图在山水画中的地位是相当的重要。
在我们欣赏作品时,就要从大势上着眼,整体布局上去理解,看景物的组合,景物的互应、对比,如均衡、奇险、聚散、黑白明暗,虚实大小、藏露,开合等,这些都是衡量构图优劣的法则,如我画的《同里退思园》,这是一幅以写生为主的画,画面强调了种寂静幽深、 奇丽的境界。构图中太湖石大小的对比,景物的疏密对比,树木的虚实对比,最物之间的互应关系,上开下合的构图处理,完美的把画面的景物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是一件有着很好构图的画作。因此,当我们鉴赏一件作品时,一定要细微观察揣摩, 认真对比,通过构图看到画面中的气势,与物象的本质,找出气韵生动的神韵。正如古人讲的“远观其势,近取其质”,就是这个道理。
二、笔墨。中国山水画的形式技法是由笔墨构成的,最讲究的是笔墨,因此山水画中没有了笔墨就不成其为山水画。古人讲,“笔以立其形质,墨以分其阴阳”又讲“天地以气造物,无心而成形体,人之作画亦如天地以气造物。人则由学力而来,非到纯粹以精,不能造物之无心而成形也。以笔墨运气力,以气力驱笔墨,以笔墨生精彩。”大自然的造物是影响我们大脑思维再创造的因素,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物象,是我们创作的素材,只有通过我们亲身学识的修养与精到的笔墨效果,才能塑造出夺天地之灵,生动活泼的作品。当我们鉴赏一件作品时,首先要看作者通过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景物灵性,作品中所用的笔墨变化如何,是否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笔墨交融相为补用,是否笔墨用到最佳处。如笔法的运用上勾(直线为画,曲线为勾), 斫(侧笔勾画取锋为斫)。 皴(千笔重画为皴),擦(侧笔拖拉扫为擦),点(远山的树木,苔为点)及刷,旋,斡,滚等。墨的技法运用上,染(用淡墨设色铺匀为染),渲(分轻重为渲)烘(用水运开为烘),托(洪染纸地为托)及干、湿、浓、焦等的使用方法是否得体,运用技巧是否到位,它们之间的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判断笔墨优劣的方法,一幅好的作品必须是笔墨效果极佳。如吴昌硕的《黄山古松图》,画中山色苍翠,白云缭绕,重峦叠嶂,虬树古松,曲径通幽,流泉有声,境界幽寂,气韵沉雄,用笔上轻、重、缓、急、酒脱多变,用墨上浓、淡、干、湿、染、浑茫苍厚,笔意入画,墨饱气酣,雄健古拙,是一件笔墨极佳的山水画作品。因此我们学习鉴赏山水画优劣时必须要掌握这一个重要环节,这对我们今后在笔墨的优劣判断上会有一个标准。
三、神似,神似指的是从表象到达意象,通过意象完美的表达出物象的内在精神,没有内在精神的形象是不会感人的。神似是建立在形似的基础上的,神似离不开形似,形似离不开神似,神似在形似中体现出来。因此熟悉其物象的内在情姿和外在的形态,掌握其物象的规律, 突出物象有代表性的本质与特征,并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意态就是神似。如我所绘制的《泰山云海》,它是根据我对泰山写生和对泰山了解熟悉后得其情姿与特征所创作出来的。我在创作过程中“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重内勿外的艺术处理,掌握了它的特质与形态,对形象再进行特殊的加工,改变了它原有的面貌,经过改变后的泰山,不但没有失去它的真实性,反而比真实面貌更精粹、更集中、更有概据性,主题更突出,更显出它的雄浑与博大的气势。更具有动人的魅力。古人云:“得乾坤之理者,山川之质也;得笔墨之法者,山川之饰也。”“山水苍茫之变化,取其形与意。”黄宾虹先生也讲过“绝似物象者,与绝不似物象者,皆欺世盗名之画,惟绝似又绝不似物象者,此乃真画也。”绘画中的最高境界是表现物象的神与意,神与意所表现出来的形似是不似之似之间。我们在鉴赏山水画作品时既要看他的外部形似,更要观其他所表现出来的内在精神气质。
四、意境。意境指的是一幅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思想情感的境界。意境的构成是画家们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亲身体验所取得的思想感悟,也就是从生活到感悟,从感悟到寓情于景,情景交流,物我相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某种意思,这种意思所产生的就是作品中的意境。我们在完成一件山水画作品时,并不是单纯的去描绘它的外部形态,而是通过物象的外部形态,赋予它作者的思想与感悟,并把物象的内在气质反映出来,达到与作者思想与感悟的交流与融合,并把它巧妙精到的表现出来,产生一种动人的、耐人寻味的境界。这种意境就是像诗一样的情调,让人浮想联翩,所谓“画中有诗”,意境深远就是这个意思吧,古人在山水画意境中更强调的是:“诗情画意”“唐代是诗人、画家王维,不管是他的诗还是他的画,都渗透着一种‘诗情画意’这种‘诗情画意’会产生无穷的艺术魅力,如“兰溪白石出,玉山红叶稀,山路原无雨,空翠湿人衣,”这种图画般的诗,描绘出兰兰的溪流中,露出白石,碧玉色的秋山,点缀着稀疏的红叶,蓝白红绿,色彩斑烂,天上没有下雨,但树木上清翠潮润的露水就向雨水打到人们的衣裳上。多么有画意的诗啊!他虽然没有用形象绘制出的画面,但在人们的想象中一幅完美的图画就已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又如,石涛《游华阳山图》该画老树虬松,重山峻岭,山涧飞流,涧水迂回盘恒,屋云人物隐至其中,浅降没色,淡雅中见沉厚,该画布局新颖独特,突破了他一往的构图形式,近景远山之间留有若隐若现的空白,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让人产生联想,是一幅“画中有诗的”佳品。这种以诗立画,以画反映意境的作品在古人作品中屡见不鲜,做为我们当代画家应继承与发扬这种耐人寻味的作品,使这种有意境的作品能打动更多的人,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的精神产品,以教化于人。我在作画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中的立意,有了很好的立意后去寻找最好的能表达意境的形式去创作。如我画的《泰山云海》主题思想是表现泰山的雄浑与博大,画面的上部是用线面处理的高耸的主峰凸显泰山的雄峙,下部是中天门所处的山峰,我以高度概括的墨块处理,稳稳地托住上部分的主峰使它们之间形成一种呼应对比,粗细对比关系。使泰山更雄伟,沉稳,在画面的中间我又留了大面积的白云,白云与山体也形成了强烈的黑白对比,增强了画面的节奏感与动律,显现出稳中有动、动中求静的态势。山中飘逸变化的白云会产生一种意境, 增加人们的想象空间,在画面的右上角是刚刚升起的太阳,光亮辉煌,象征着大地蒸蒸日上,也使人产生联想。同时,通过面面的整体组合再现了泰山的雄浑博大,也反映出我对伟大祖国的期待与热爱及所倾注的情感。
当我们鉴赏作品时,就要通过画面的构图,笔墨及景物的形神去体会感受意境的存在,这也是我们学画者需要掌握的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