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在党的文艺路线的正确指导下人们正视山水画的创作,画家们深入生活,在自然中挖掘创作题材,揭示大自然的内在美,使其创作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笔墨形式和对自然感悟的结合,创作出意境新颖的艺术品,奉献给社会。黄宾虹先生说过:“造化天地自然也,有神有韵,此种内美,常人不可见,画者能夺得其神韵,才是真画”。这既是对画家审美的要求,也是对画家承担时代发展变革历史重要的要求。中国画时代发展的需要,就是画家们的奋斗目标,并要求画出有这个时代面貌的真画,这种真画就是画家们所创作的新时代作品。总之要以继承、发展、创新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创作新作品,用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去讴歌社会、讴歌劳动人民。
近几年来,画家们在重视传统绘画的基础上,立足时代,深入生活,贯通古今,兼容中外,推动山水画在风格与笔墨的变革中,打破过去那种墨守陈规一成不变的界律,不断创作出有丰富内涵且深刻反映出这个时代的新作品。他们所呈现出的作品健康积极向上,在诠释祖国锦绣山河壮美与诗情的过程中彰显出一种社会的审美情感,反映出时代精神。这些歌颂生活、赞美生活的作品,表露出他们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美好夙愿,同时也起到了一种教育人、启迪人,不断增强人们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的艺术效果。但目前在山水画的创作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情况,出现的问题令人担忧。如,有的画家作品空乏如水,缺少内涵与生活气息;有的画家重复套用过去的作品,作品毫无新意,更有甚者为笔墨而玩弄笔墨,画出的作品黑、脏、丑、乱庸俗不堪,还让人抬轿子,吹喇叭,装腔作势;有的鱼目混珠,以劣质作品充当名家之作蒙骗世人,损坏山水画的名声。总之,社会上尽管存在低劣作品泛滥的现象,但代表着当代山水画水平,带动着山水画发展的作品也时有出现。从山水画时代发展要求出发,目前整体创作上还缺少有创意、有突破的作品,更没有见到有重大影响以代表这个时代的精品力作。这就需要我们肩负起历史重任,用舍我其谁的当担精神,靠强烈的责任心,不断地 探索、追求、学习、兼容古今中外一切有益的东西,力求以新的作品来表现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精神面貌,使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品永远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创新是时代要求
创新是时代要求,是每个画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山水画继承与发展的动力。只有坚持在继承与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舍弃旧的理论观念和僵化认识,重点是强调现代绘画观念,山水画才会有出路、有发展,才会更加辉煌、更有生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新的社会生活内容、自然景观是山水画创新的基本因素。如何使山水画达变入化,怎样的创新,是时代赋予每个画家的责任与义务,也是每个画家追寻的目标。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物质条件也在变化,自然观念也随之变化,必将带来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变化与更新。当今画坛能代表这个时代的画家,如:黄宾虹、李可染、张大千、付抱石、何海霞等,他们改变了过往山水画的技法,为山水画的不断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山水画有了新的飞跃。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画家,深受这个时代的影响,具有这个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画什么,表现什么题材,反映什么内容,及审美情趣,思想情感,都要和这个时代接轨,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里的位置,有责任有义务创作表现这个时代精神面貌的作品,愉悦于人,达到教化于人的目的。
创新要有时代精神
精神内涵指作品内在精神,是画家对创作物象的独特感受和感情,运用绘画形式使其在作品中体现出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上的表达。创新首先要确立一个思想,就是时代精神。艺术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具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才能体现出山水画创新的面貌。“笔墨当随时代”,作为一个有抱负有追求的画家,要与时代同步,要站在时代的前列,以时代精神寄托自己的思想,抒发内心感受,以强烈姿态焕发出创作热情,决心从因袭中走出来,从各种模式中走出来,以当代人的观点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从多方面去领略时代的要求,感悟山川之貌,揭示大自然内在之美。如之,在山水画的创作上才会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画出感动这个社会的作品,如现代画家钱松岩所画的《今日江南分外娇》,这是一件典型的以现代语言所绘制的山水画作品,作者以满腔热情的心态,大胆革新传统,其作品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气息,画面中有大面积的田园、桥梁、河道和纵横交错、时隐时现的山路,河上帆影点点,河边绿树红瓦,桥上还有来往行驰的车辆,一派春意盎然江南风光。作品构图稳中有变,山体以中锋线勾勒,皴、擦而成,笔墨苍劲厚重,成功地把时代精神融入到画面中,充分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现代山水画精品。又如当代画家何海霞为钓鱼台国宾馆所画的巨幅山水《青峦暖翠》,此画是一幅具有创新面貌的现代山水画作品。作品雄浑壮阔,气势逼人,在构图上平中见奇,作者利用大山小山巧妙的组合,使连绵不断、起伏跌宕的群山组成了一个整体。画面中大面积的白云与群山组成了虚实的对比,使前山与后山有了远近的距离感,观后耐人寻味。在用笔用墨用色上作者以凝重顿挫的墨线勾勒出大山的轮廓,在山体内设以浓艳厚重的石青石绿,并在山顶敷于金粉复加皴擦,给人以强烈光感,使画面顿觉庄重而又金碧辉煌,反映出这个社会蒸蒸日上,光芒万丈的时代精神。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一个画家的作品内容和艺术风格是由这个时代所影响而决定的,并不是哪种模式与技巧而能取代的,无论你表现什么题材,传达何种情感,所需反映出这个时代多姿多彩的生活,都要把握住时代脉搏,与时代同步,与时代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表达时代精神、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品,创作出有自己绘画风格的作品来。
山水画的创新通过研究笔墨创立风格
笔墨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惟有笔墨精妙的作品才能体现揭示出自然的内在美,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古往今来历代山水画大家无不在笔墨语言上倾注毕生精力,把笔墨视为山水画造境的语言与生命。马远所创立的“大斧劈皴”,李唐用的“小斧劈皴”,刘松年用的“钉头皴”,袁江、袁耀用的“骷髅皴”······他们以笔墨创新皴法,不仅是用来描绘山川的技法手段,也是他们作品风格的语言特征。所以,山水画的创新必须在笔墨上下功夫,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创立一种新的笔墨表现形式,通过新的笔墨形式去表现物象,在造境上开辟、创立、拓展新途径,达到歌颂这个社会,讴歌劳动人民的作用。古人创立了用笔十八线描、十一墨法、二十六皴法,都是在笔墨上不断革新发展创立起来的,而使这一具有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一代接一代的相传下来,在这个基础上研究笔墨,思其变而创立新风是历代山水画家们努力达到的目标。
山水画的笔墨创新与变革自古以来从未停歇,始终沿着一条不断继承不断创新的道路发展着。先贤们都是在继承传统,贯通古今,兼融中外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亲身实践而完成的。东晋画家顾恺之对用笔的方法进行提升和总结,促使了用笔的独立性,并提出著名的传神论,使审美观及多种因素统一到绘画艺术中去。唐朝李思训妙绝的青绿重彩山水之变、王维“笔墨宛丽,气韵高清”,阴阳向背、凹凸高下,随意自然,诗情画意之法和五代的董源,宋朝的李成、范宽、郭熙、王诜等画家,他们的作品各有其法、各有所变。米芾、米友仁父子,以墨色擦点染为主,山体多无皴法,用层层叠叠的墨点营造山石、树木、云水交织掩映,面面浓重浑厚,极富有简率放逸的文人墨趣,这是一种笔墨交融独具特色的创新,在山水画发展史上也独树一帜。马远打破了山水画中大山大水的全景模式,通过用精妙的笔法,简约的墨法,在构图上精心剪裁巧妙取舍,创造出一角半边之景构图。夏圭取景物的局部加以特写偏于画面的一侧,使画面的焦点集中,空间扩大,近景突出、远景清淡模糊,给人一种境界高简、意境幽深的趣味,这种笔精墨简的创作风格和独到的构图是一种突破前人的创新。清朝石涛一改过去仿古摹写的做法,深入自然写生创作,构图新颖,笔墨变化万千,配合用笔肥瘦、圆扁、干湿、浓淡表现出山峦的自然美和阴睛烟云变化,将山水写生抒情与新的笔墨结构变化相结合,创作出有新意,表现力强的,有自己风格的新山水画作品,这是一种多方面笔墨上的创新,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朱耷笔墨上的奇肆独思,怪诞变形;龚贤笔干墨浓的积染浑厚苍润;近代黄宾虹在苦研笔墨传统,吸收宋元勾线,积染等诸家方法上使画风浑厚深沉华滋,他用线积墨,“计白为黑”,“实中见灵” 求一种意境幽远的笔墨效果。以丰蕴有内在美的笔墨赋予传统中国山水画以新的美感和气韵。现代画家李可染在对于传统山水画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又以最大的勇气跳出来,使其山水画作品雄浑刚劲,静穆幽黑。在技法表现上,既重视传统的意象凝聚,又吸收融合了西画方法,还将光感引入画面中,尤其善于表现逆光效果,使山水画作品具有了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创立形成了积墨晕染和明暗方法并存,把山水画的创新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以上这些画家各自形成了自己的独派风格,使他们成为有代表性的巨匠、大师,使中国山水画这枝独秀的民族之花开的更艳、更美丽。总之,笔墨的创新只要形式与效果处于自然,秉承传统,合乎情理,可以理喻、可以精通,而且又确实构成了画面的美感,歌颂了这个时代,给人以美的享受,这既是成功、又是创新。
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的灵魂
当我们把时代精神视为山水画创新的要求,笔墨视为山水画创新的生命时,山水画中的时代精神及意境则是山水画创新中的灵魂。时代精神及意境是画家到大自然中去观察、研究、体验、感受自然之灵气,吸取其生命之精华,融入自己的心灵与情感,并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大自然之中,使二者融为一体,达到物即我,我即是物的地步,产生一种超脱自然,升华情感的意趣,进而表达画家心灵与人格美的一种精神面貌,这就是中国山水画“天人合一”“心物合一”“形神统一”的创作理念,也是以笔墨所构成的意境。画家所追求的审美观就是在情上,景生情,情生意,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寓情于物中,离开景,情无从生,离开情意无所存,一件意境深邃耐人寻味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是画家多方因素历练和时代影响的结果,也是画家内心情感上的再现。山水画的灵魂之美尽在意境中,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清·唐岱《绘事发微》中论述“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方烟雾霭也,是天地真气,凡物无气不生,气从石内发出,以晴明时望山,其苍茫润峰之气,腾腾欲动,故画山水以气韵为先也”这里指的气韵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意境,但实质内容都蕴含着对“意境的追求和含意”。在理解表现山水画的意境上古人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尤其清.石涛做的更为突出。如:他画的《游华山图》是一件有深邃意境的画作,作品近景、中景、远景处理的得体,使画面层次分明,气象万千。画面在近景处放置一块巨大山石以求构图的沉稳,中景有几棵苍劲的松树,远景有高山叠翠,山间巨瀑直泻,涧水长廊迁回盘桓,屋宇人物隐置在松石之中,好一派深山清幽之处,在设色上淡雅而沉厚,在树中用朱红色点叶,使画面更为绚丽夺目。画面中构图奇特新颖,笔墨力求创新,并用干湿浓淡水墨淋漓的对比,使空间拉大营造一种深邃耐人寻味的意境氛围,同时也体现出他自己的情感,证实了他的亲身经历。他深入自然写生创作,一生中游历众多名山大川,并长期住在黄山,体会山峦之美,天气阴睛,烟云变化,将自己的情思与自然中的变化相结合,创作出一幅幅有意境的山水画作品。
生活是山水画创新的唯一之路
意境的创新是指思维上的改变,以新思路、新方法去改变创造一种新面孔。思维的改变和意境的再造离不开生活,也就是说,画家要在生活的实践中,寻找挖掘美、追求美,以揭示出自然的内在美,这种内在美就是创造意境的主要素材。画家面对大自然,通过画实景为虚景,画虚景为意境,创形象以象征,通过艺术的再创造使自然的完美更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历代画家他们都是在生活中,发现美,体悟美,将自己对自然美的感悟进行升华才创造出形神、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作品。宋朝画家李澄叟在《画说》中论述到“画山水者须遍历广观,然后方知着笔法也.....自江陵登三峡夔门,长流三千余里,重滩逆漱,江伏狂澜,漩涡回流,雄波急浪,备在其间,登山则自夷陵之西,悬崖峭壁,陡岸高峰,峻岭深岩,幽泉秀谷,虎穴龙潭,临危列险,骤雨狂风,无不经历,尽是今日之画式也,岂不广哉,真所谓探囊取物也。若悟妙理,赋在笔端,何患不精,画者如是思,如是学,不负名矣”。面对着高山峻岭,雾霭云海,大江湖泊,这些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古人采自然之貌,积自然之素材所产生的感慨和油然而生的创作欲望,反映出他们“ 登山而情满于山,临海而则意溢海”的真情实意与胸怀。历史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意境的产生与创新同样离不开生活。生活是改变思维、创作新思路的唯一途径,只有坚持了解自然,深入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掌握生活中最典型的事物,才能表现出独特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现代画家石鲁先生说:“ 观物者当面面观,变动观,上下观,远近观,四时观,表里观,无所不观,无微不观,熟才能活,凡物之形、质,动、静、神情、姿态,若不能活,现于心中,则不足以言画。”面对自然景观,我们先要把握住景物的整体美,然后再观察景物中的具体变化,如此山是险、是奇、是秀、是幽,一涧一峰、一树一石、小路、山泉、溪水、河流,了解他们的结构、走势、姿态、流向、出处,分析他们的不同变化,追求一种气氛和情感,通过景把意表达出来,以审美的意识塑造出山水画的境界,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创造出新的山水画意境,因此说没有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生活的积累,便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也便不会有意境深邃耐人寻味的作品产生,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观察自然,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挖掘摄取丰富多彩的题材和特征,分析其变化与不同,了解其细节,感受到美的所在,就能创作出有意境、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在这个社会里,以时代为背景,观时代脉动,施时代之规律,在研究笔墨创新的过程中,探求一种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段,并创造出有意境、有个性、有独特风格的完美作品,这才是每个画家追求的最终目的。
1988年发表于艺术论坛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