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中国山水画皴法谈(二)

发布时间: 2023-07-13

之画史纪要

一想到中国画,我们就会想到立轴、手卷、扇面等等形式。追溯到远古时期,壁画就一种早期的绘画形式,今天保存在洞穴寺庙、园林建筑甚至坟墓中都有展现和描述。山水画论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宗炳,在五世纪就写下了关于山水画的体验与乐趣,他想象自己身处一个无拘无束的山坳中,伴着溪水、薄雾、树木和岩石,把这种全景景观意象到超自然精神的山水画中。这种山水画的精神传达方式后来延伸到更小的绘画形式中,如随着制作和赠送小画作为礼物(如扇面、册页及尺牍等等)的流行,而演变成为文化习惯。例如,中国的团扇在南宋很流行,元代的纸质册页广受追捧,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以后的朝代。宋代团扇,在画法上由前代重色绚灿,走向水墨及笔法渲染,画面尺幅变小,而皴染的笔法则更加讲究,创作的焦点更加凝聚到画面的核心内容上来。如夏圭的《临流赋琴图》,使用干湿呼应的皴擦手法,表现出秀雅幽隐的景色,画面大面积利用空白,极简约地以较重的墨色在前景河边侧锋排扫出土坝岸堤,坡石用小斧劈皴和短线条秃笔直皴,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繁简的构图对比描画出空灵隐约的神韵。       

    即使在中国绘画中线条和色彩最重要的时候,笔墨皴擦也发挥了作用。盛唐(618-906年),有许多画家都探索了一切可以使用的笔墨方法,去描绘当时周围世界的景象。唐早期的画家展子虔开始以山作画,尽管他的画面以勾线填色为主,但画山时,他也会使用点苔法来营造山的形状;吴道子以人物画的线条引入山水画中而闻名,创造了非常不同的线条风格,如兰叶描,折带描,使线条造型产生了多端变化,引导了后世山水画的由线到染、由线到墨及由线到皴的使用;王维(699-759)应该是有记载的第一个主要以水墨来描绘山水景色的画家。他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墨色笔画来填补和丰富画面的艺术家。以现当代艺术家的审美来看,他勾勒出的山脉和岩石形状具有地质学上的依据,通过笔触和水墨明暗的深浅区分来确定山的脉络,呈现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丰富的山野景观。同时,根据国画家多年的临习经验可以判断,在他的画面中也使用了矿物颜料蓝铜矿和孔雀石,由此磨制出的青绿色化为笔墨,进行山水风格的点染皴擦。他在用笔时做到了青中晕墨, 色中含白,明而不刺目, 淡而不单调,这种经验被后来朝代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研习使用。直到十六世纪,画家、理论家董其昌从弱“青绿”到“以笔墨求之”,逐渐成为区分绘画爱好者和专业画家的标准。

    唐代绘画的遗风,在后来许多朝代的宫廷风格中延续,唐代的工笔画是主导地位,工笔画对轮廓和赋色一丝不苟,使工笔画世代永存。同时,新的山水画也在悄然兴起,形成了一股清新的风格。这种变化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在文化、宗教及哲学基础上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碰撞,文人画家们试图通过单色墨的表现来表达对山水景观更深层次的看法:道家在大自然中看到了终极的神秘与和谐。对他们来说,人应与宇宙合拍才能永生。人住在山中,靠天吃饭,以溪水解渴生存,用璞玉言志;对于儒家来说,自然就是天地中的经历,它展现了最完美的力和天地秩序,人应该遵循并进一步塑造自己在社会中的存在。

    唐以后山水画,逐渐成为艺术家们充分探索笔墨技巧的画种,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展出艺术家展现个性、抒发胸逸的方法。五代和北宋时期开始了对各种皴点、长短线的探索,北方山水画使用较为密集及坚硬的线条、皴点用来营造一座厚重的、由被侵蚀的岩石组成的大山。画面由条纹、雨点般的笔墨紧紧相连,展现出流动的溪流和苍茫的森林树木。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北方画家们用笔触在纸上再现了大自然的威严,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皴法笔触,包括长和短的披麻皴、卷云皴、线绳皴等等。画家们以不同的方法拿笔,并以不同的角度移动或抖动手腕生产出变化多端的皴擦变化,这种手臂和手腕的有节奏运动是山水画构成的一部分,是画山水画时“气”的传递过程,也是国画山水应有的节奏和生命力所在,就像人们所熟知的王羲之的故事,他喜欢看鹅,因为鹅脖子的转动,就像一个人拿着画笔时手腕的转动,看似纤细,但力道十足。

    因此,自唐画传统后,画家们从一种色彩艳丽的现实主义形式,转向了一种更为内忍和概念化的样式,尽管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使用青绿赋色,但画家们陆续开始构思出墨色黑白相间的画面。在这里值得提一句,在中国的色彩理论中,墨色可以包含甚至包容所有其他颜色,因为,人们可以从不同色调的水墨中意象(想象)出所有的颜色。大文学家苏东坡曾经因为用红色画竹子而受到质疑,看到的人说,红色不是自然的竹子色,当被问及应该用什么颜色时,苏东坡的回答是,以墨画竹,固然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墨色本非竹色,何以就不能以朱色为竹色?

    十二世纪,鞑靼人入侵北方,迫使宋朝撤退南迁。实际上,在徽宗统治时期,宫廷画院已经在朝着更近距离观察自然的方向发展山水和花、鸟、鱼、虫画,其目的是要捕捉充满活力的生命精神,以及对它们在自然中的真实形式和运动变化的理解。画家们或以工笔的形式在丝绸上绘制出精巧的形式,来展现出水洗颜色的平滑感觉,或者有些人也尝试更放松的没骨风格,在这种风格中,画家描绘一片叶子或一朵花,展现出灵动湿墨或透明颜色的微妙笔触。没骨画法使得植物的边缘没有了限定的轮廓,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南宋阶段,这种带有学术气质的水墨画风格更为凸显。江南那种柔顺的河流,平缓的山丘,雾蒙蒙的空气,树木巧妙地弯曲,看起来像修剪过的花园标本,都极适合当时的画风。我们在马远的《石壁看云图》中可以欣赏到,远山使用了富含水气的笔触,山石和草木并没有十分明显的界限,前景的岩石略作渲染,但依然为淡墨吗,这种浪漫的学术风格,深远地影响了后世的山水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