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意境非凡的山水画,风格古雅隽秀

发布时间: 2023-08-30

我在艺术的海洋里航行。我没有习惯的传统风道,却冥顽不灵地扬着自己性灵的帆艰难地前行,任其所至,随遇而安。我不希望也不可能在艺术上古尽风情,但却有信心在某些小格局的园地里,进行更深一层的探寻。

——林凡论书画

林凡:1931年生于湖南益阳,字翊宇。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名誉会长、法人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副院长,人民大学林凡工作室硕士班导师。原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研究员、南开大学兼职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方艺术讲座特聘教授。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专家。

林凡是原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要筹建者,中国工笔画学会原会长,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 70 周年纪念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纪念章荣获者,是从军、从艺 70 多年的老战士、老画家。

林凡学养丰厚,多才多艺。他从小研习文学和书法,对诗性文学有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对书法的笔法和章法有深刻的认识。他的书法中透着文学的诗性,风格古雅隽秀。深厚的文学、书法修养滋养了他的绘画艺术。他是一位诗、书、文、画诸艺贯通的艺术家。他对中国工笔画的现代转型具有深刻认知和不懈探索,是振兴当代中国工笔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坚持“小格局、低角度、窄视野”,“妙在渺小”等美学见解和创作观念,他的作品追求“意工”,笔墨表现兼工带写,画境清新脱俗,使他的艺术呈现出别开生面的风格特征和时代气息,深厚的文化学养和浓郁的人文情怀熔铸出“真予不夺”的人生境界与艺术高格。

我无法登临那些高大,伟岸的山峰,却喜欢沿着山腾,下到幽邃的谷底,去谛听那泠泠山溜,瑟瑟山风,我很少画树冠,却喜爱画树根;很少画大山大岭,却总是把眼光投向那布满绉褶的岩石和无名的小草,我坚信:‘妙在渺小!’”林凡这席话,是对自己选材意趣的生动总结。

林凡笔下的花卉,鲜少有人能找得到它的品种,甚至在植物科谱里也找不到标本。或许根本就没有这种花、这种草,但他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一幅幅一页页地这么深情的描摹着,赋予那些无名花卉以秀美以姿容以生命。

林凡笔下的小草,丝丝叶叶,明晰如缕,细腻利落。他说画小草最累人,要于小处着笔,而呈现出的却是一片片旺盛生机。在画作《秦风》之中,广袤的山野大地上,茂盛的草随风倾斜,两匹白马逆风奔跑,一根根小草不可谓不细,汇成的画面不可谓不壮阔,在林凡细腻传神的笔触下,静止的画面又似乎能让人感受到风之灵动。

从小处着眼,从大处着手,尽管林凡从小格局出发进行创作,创造独特的角度和视野,但却能够呈现出宏大深邃的视觉场面,让人不仅喟叹林凡画作独特的韵味。正如他所言:“一滴水能映照大千,一滴血能彻及对整个生命的领觧和惜憐, 它应该更高于那些独夫的残忍和暴戾。 

赏林凡的画,颇得景清神亦清之感,他所创造出的清韵幽绝的情境,会让人感到似是人迹罕见之处。实际上,林凡风景画并非是对自然实景的刻画描绘,而是糅合了他心中得来的虚景,而这些虚景又真实的表述了他心中一丝一缕美好倔强的情愫。“林凡先生在走过千山万水后,将这些景物融入了内心世界。他就像一位编导,将各种角色安排在自然空间中,通过他的画笔将人们带入这个富有意味的世界。”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院长牛克诚评价道。

由于黄斑病变,林凡的一只眼睛失去视力,他说:“细致入微画不了了,正好把‘意工’的‘意’再实践下去。我力求美,不媚俗,不重复古人,不重复自己,越玩越开心。”

他常常借助色彩与水墨浑融的方式晕染背景和底色,渲染出幽深朦胧、光影斑驳的境界,尽显墨色娴雅的意趣。苍冷的顽石、湛蓝的天空、幽暗的暮霭、苍劲的藤蔓、潺潺的溪流、清奇的山花……所现物象给人以清幽冷隽之感,极具东方美学之逸韵。林凡以其独特创造的幽情雅韵,宜人风景的书画艺术,自成风神,饮誉艺界。他独树一帜的工笔山水风景画以及书法作品,被世人誉为“林画”“林梅”“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