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她拿着画笔,走到了花心的深处

发布时间: 2023-09-15

陈慧敏的作品在构图上富有装饰构成意识,在造型上既富写实性又有装饰变形特点;在色彩上亦富有夸张变化的装饰风格。

把装饰构成与中国工笔画的表现形式巧妙地结合并融为一体,而使其画面富有浓郁的装饰美感,形成她的作品与众不同的特点和优势,在当代工笔花卉画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陈慧敏:生于1943年,1964年毕业于北京艺术设计学院(原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多年从事工艺美术设计,任工艺美术设计师;1985年后,从事中等专业美术教学,任讲师;1991年始,专攻工笔重彩绘画。作品曾发表于《中国画》、《美术》、《美术观察》、《艺术家》、《国画家》、《中国美术》等专业刊物。作品入选《中国书画精品展作品集》、《当代中国女画家作品》、《97北京工笔重彩画精品展作品集》、《世界华人书画家作品选集》、《中国当代线描艺术》、《中国城市市花大展》、《当代中国画新技法》。曾参加《中国书画精品展》、《97北京工笔重彩画精品展》,《迎澳门回归中国名家名作展》、《迎接新世纪中国工笔画展》、《与世纪同行2001工笔重彩艺术精品展》、《中国城市市花大展》,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慧敏、高士尊花鸟画展》,并出版《陈慧敏重彩画集》。

百花争艳、摇曳多姿是常人最喜用来形容花卉的修辞,当然,这也非常符合花卉外在的自然特点。在表现色彩浓烈的百花时,艺术家的画笔很容易被百花怒放时传达出来的旺盛的生命气场所吸引,很容易下意识地选择去捕捉和表现这种充满生命律动的气息。

陈慧敏的作品不是着意在描写花卉这种强烈却往往是短暂的生命存在,她其实是在力图去表现其存在背后的那种永恒。这也许不是画家的刻意为之,而是她从花朵的身上参到的一种体悟。换句话说,陈慧敏不是用花卉去比喻什么,不是用诸如奥基夫的手法拿花的外在形式去象征生命,相反,她是拿着画笔,走到了花心的深处。这样一种体悟决定了艺术家在处理表现对象时,不是从形式上外向的把握题材,而是选择了内向的表达路径。

一旦艺术家从内在的生命存在上观察花卉,乃至接近万物,那他会很容易地体悟到,生命的每一个动态的存在,其实也是一种静态的永恒,哪怕它只是瞬间的绽放。陈慧敏的作品着重的,便是百花在怒放的短暂生命时刻蕴含的这种静态的永恒。所以,我们看到,陈慧敏作品中的百花虽然色彩丰富,却并不浓烈;虽然姿态万千,却并不张扬。

我们在她的画面中,体会到的其实是一种安宁和娴静。当然,陈慧敏作品所传达的这种“静”,不是生理和物理层面的静止,而是精神和心理层面的心静。

平淡之中孕育着神奇,努力伴随着成功。这是陈慧敏不如画坛的写照,作为一名女性,她除了承担繁重的家务和教育子女外,把余下的精力全部投入到她的绘画创作之中。

当提到他是如何创作之时,陈慧敏指着一幅一米见方的“风雪月季”告诉我,我在卖菜的路上看到被白雪漫围的月季,那种艺术灵感突然迸发出来,做完家务我便伏案创作……像白色的婚纱打扮芳龄少女一般,艳丽的“风雪月季”给人以高雅脱俗的气息,让人久久回味。

长期的生活积累和自身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为陈慧敏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在谈到陈慧敏的作品时,不少行家认为,她的工笔画具有强烈的显示精神和时代审美情趣,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与传统的工笔画拉开了距离——既有着对传统的深刻领悟和发挥,同时又以独特的审美视角,映射出他心中的美好境界。

陈慧敏的工笔画在形式上也突出了一种装饰美,其结构画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在色彩运用上,她吸取了现代色彩技法,多以复色为主,画面有厚度、力度,避开了传统工笔的单调,与此同时,工笔结合又增强了画面的动感。

另外,其作品的匠心之处还在于她很在意在做品中设计一种情调,发生一种意境,利用调动色彩,造型等手段,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造成深沉安详的内涵,表达了自身对生活的理解——中国女性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生活走上小康之路那种内心的欢畅,那种对祖国日益繁荣昌盛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