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经典,李可染写生教学语录!

发布时间: 2023-12-11

意境的高低、能否引人入胜,与构图有很大关系。

——《谈学山水画》

画面一定要根据对象重新组织。构图就是组织,根据自然本质的要求“经营位置”。为了布局妥帖,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山可以更高,水可以更阔,花可以更红,树可以更多,这都是允许的,画家完全有此权力。

——《漫谈山水画》

“一寸画面一寸金”,应把复杂的事物组织穿插起来,以最经济的笔墨画最丰富的画,以最小的纸,画最大的画;堆砌、平铺和罗列,一定不会产生好的构图。——《漫谈山水画》
民族虚无主义者说中国画不讲究构图。其实,构图是中国画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构图就是“布局”,也叫“经营位置”,要把位置布置经营起来,根据需要重新把对象布置起来,这时追求自然主义是愚蠢的。——《中国画的特点》
最全面、最典型地表现对象是构图的目的。——《颐和园写生谈》

中国画对于构图,有极为精辟的见解。如“经营位置”,就是独具匠心的构图法,也是形成中国画民族特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与西方绘画的构图法大不相同。一般说来,西方绘画总有一个固定的立脚点,只能把视野内所见的东西纳入画面(当然有时也有些集中和变化),而中国画创作,可以全然不受这个限制,大大超越了固定的立脚点,超越了一定的视野范围。——《谈学山水画》
中国画讲究组织画面,所以画中天地可大可小。——《中国画的特点》

古代这些杰出的作品证明,构图取景不能仅仅看到上下左右,主要应该看到前和后。要不怕麻烦东跑西转,最好能找出一个上下左右前后都可以连接起来的角度,形成一个明确具体的空间深度,其中还有些曲折和穿插。——《谈学山水画》
中国画在构图上有一句话叫“似奇反正”,很好。“正”是均衡,刚刚好,有安全感,西洋叫安定的统一。中国画是似奇反正,不是以正求正。均等构图有时是需要的,如天安门,但一般是要有变化的,中国书画反对正和匀。——《中国画的特点》
“似奇而反正”是中国字画结构的规律,同于西画的变化中求统一的构图法。奇是变化,正是均衡。奇、正相反相成,好的构图要在变化中求统一。比如说画面一边东西很多很实,一边东西很少很虚,但看起来不偏不倚,均衡统一。所以说,好的构图像一杆秤。——《谈学山水画》

顶好的构图要“似奇反正”,古人说“既要平正,须得险绝”,构图要极尽变化,大胆组织变化,但又要求稳定。只奇不正就有不稳定的感觉,要正中见奇,奇中见正,两条腿走路,矛盾中求统一。八大山人的画构图很奇,但又有庄严的感觉。画面上主要的东西一定要给以适当的位置。一般说来主要的东西不要放在正中,要靠边一些,但又要使人感到整个画面的平衡,形象地说:要像秤,不要像天平。在风景画里,一般地说,树比山分量重,人造物比自然物重,人比一切重,懂得这个,对构图是很有帮助的。——《山水画教学论语》


山水画要求“大”和“多”。所谓“大”,是感觉大,“多”,是东西多。因此,构图要善于穿插,要往深处发展,不要平铺对垒。《清明上河图》绝不是仅往两边伸延,它很注意深度,往深里发展。石涛的画很讲究穿插,利用中景,使画面能透进去。“四王”的画就常常是一层层地往上叠,空间的感觉就比较弱。任伯年很会构图,有的画几棵树占满了画面,下面画上人物,穿插得很好,很奇。我画嘉定大佛,让大佛几乎占满了整个画面,再利用周围的角落画上树、石级、江水、行船等。这就不仅使主题突出,而且画面也丰富起来了,感觉“大”了,“多”了。——《山水画教学论语》、

黄宾虹先生说,他从中国书法、绘画中得出构图规律的秘奥是不等边三角形,这实际上是变化统一的规律。艺术上美的抽象的规律往往是最高的境界。规律中有一条最重要的就是“自然”,矫揉造作永远是要避免的,不要把“奇”理解为矫揉造作。——《山水画教学论语》
构图要极尽变化,“似奇反正”,最忌的是“状如算子”,“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才是上乘。——《颐和园写生谈》
主要的东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显露。在构图上,一般说来,应避免将主体置于画的中心。构图的关键,不只是在纸的中心,更要在纸的边缘上动脑筋。—《颐和园写生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