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从国画大师的作品中,感受自然洒脱的山水情调

发布时间: 2023-12-26

王镛,别署凸斋、鼎楼主人等。1948年3月生于北京, 山西太原人。一九七九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李可染、梁树年教授研究生,攻山水画和书法篆刻专业,得到叶浅予、梁树年等先生的指导,一九八一年在研究生毕业展中获叶浅予奖金一等奖并留校执教。


“山河回声”的主题,他的山水画并不是传统意义上卧游逍遥的文人山水画,而是以山水建构现代人文精神内涵的国家史诗叙事。可以说,他是用崭新的笔墨语言恰到好处地将自己对时代变化的内心感受化为笔底精彩的千山万水。

谈全国美展,全国美展发展到现在,和它产生的初衷已经有了一定的距离。因为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艺术家(当然不是说我),或者是比较有个性的艺术家,对美展都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有成就的艺术家参加美展,出于自己身份、地位和能力的考虑,如果没有获奖,必定心里不是滋味,所以往往都是抱有必胜的把握,否则就不会参加。

而那些个性很强的艺术家对此也有畏惧,因为评选是集体的意志,不是某一个人说了算,这往往就陷入一种平衡主义的怪圈。而且评委要对各种绘画形式都进行评判,他们本身对各种风格是否都有真正而全面的了解就值得商榷。比如说大写意绘画,现在的处境就很惨,到全国美展中几乎都被淘汰了。其实我觉得大写意是中国画中一个比较精髓的东西,而现在发展的情况却十分不好,这主要是因为大写意绘画比较难懂,而且容易鱼龙混杂,所以也影响了这一画种的发展。
而美展的评判标准更是难以把握,在评判过程中,很容易就把作品当做一件物质产品来看待,把作者投入的精力和成本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感情标准,这其实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在评议书法作品的时候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人把《红楼梦》抄了一遍,这就引起了评委的争论。把作者花费功夫的多少作为评判作品好坏的先决条件,这就使得美展逐渐脱离了艺术评判的初衷,一些功成名就的艺术家也就不再参与,致使现在的全国美展变成了新人展。我觉得在这种体制的束缚下,只依靠一个全国美展显然不能完成展现当下中国艺术发展现状的任务。


从发展中国绘画的角度出发,这种展览模式就不应该是一种而应是几种。比如说那些真正画得好的,比较有名气的艺术家,他们之间就缺乏一个展览和亮相的平台。但在现阶段的情况下,要想达成这种目的还是比较的困难。因为我们缺少一个艺术评判的权威,这就不能形成一个对艺术家优秀与否具有说服力的评价。但仍可创办一些分地域流派的,或者是有探素性艺术家参与的画展,把美展的形式发挥得更加多样和丰富,我想这可能是解决现阶段美展体制弊病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