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张晓寒先生(1923-1988),又名云松,著名山水画家、美术教育家,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教授。1923年元月生于江苏靖江,1938年因日寇入侵流亡内地,足迹遍布川、陕、云、贵。1940年考入重庆国立艺专,受业于吕凤子、潘天寿诸名师。1944年西游敦煌并于兰州、西安举办个人画展。曾执教于户县师范、西安私立中华艺专。1950年任职于全国政协秘书处文化俱乐部。1953年起执教于福建厦门鹭潮美术学校(现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直至退休,桃李满园,成材尤多。1988年在厦门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张晓寒先生刚正不阿,热忱谦和,又博学多才,工诗善画。其作品简洁朴素,奔放多姿,意境深邃,格调高雅,既传统又创新,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无论人品亦或画品,皆备受人们赞誉。张晓寒先生历任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厦门市美术家协会主席、福建教育画院画师、厦门书画院画师、福建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厦门市常务委员。
张晓寒在艺术创作上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画风简洁朴素、奔放多姿、神迹相溶。他的作品以线造型和简练概括的特色就深受吕凤子和潘天寿的影响;他极其重视写生,善于提炼物像的典型特征,层层积染的用墨法以及纵横挥洒的创作方法则主要得益于李可染和傅抱石。他的山水画秉承了古代文人画的优秀传统,并开创出自己独特的画风。早在三十多岁的时候,张晓寒作画就有了明显的个人面貌,五十多岁即达到了顶峰,形成了以线为主、简练概括、恣肆纵横、新奇超脱的独特风格,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大成阶段。用笔刚健、简括而激情,突出氛围和气势;非常重视形的大小组合与顾盼,树木、房屋的穿插呼应和节奏;没有精细的刻画,而是运用富有韵味的点线大胆归纳,显得简约生动,掷地有声。
张晓寒注重生活体验,足迹遍及川黔陕桂、江浙皖赣、滇陇湘鄂,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从不间断对古典文学、画史画论和音律、戏曲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研习,广征博采积蓄深厚学养。他在艺术上独辟蹊径,作品格调高雅,笔墨奇拙雄浑。利落的中锋用笔,力透纸背,老辣苍润的墨线长短相济、动静相生,墨、色、水层层深入,重重堆渍,异常滋润浑厚。其画作呈现着一般山水画达不到的极为浓厚的环境气息,氤氲之气扑面而来。其画风简洁朴素,惜墨如金,奔放多姿,格调高雅,推宗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人品、画品为文艺界所赞誉! 有评论家说过:“张晓寒是继陈子庄之后最优秀的山水画家。”
张晓寒热爱新时代、热爱新生活,尤其对他所钟情和熟悉的八闽山川情深意长,他创作的一系列表现现实题材的《虎溪月夜图》《大王峰》《海堤图》《热风暖浪》《英雄山下》等画作,都极具乡土气息和福建地域特征,呈现刚强壮美的气派,拓展了传统绘画的审美视野和表现领域,影响了厦门乃至福建的一代画家。在多地举办过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赴日本展出。
在厦门定居的30多年间,张晓寒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艺术创作和公益事业,桃李满园,成才尤多,曾任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厦门现在的老中青画家,大部分是他的学生,或受过他的影响。1998年5月4日,厦门市张晓寒美术研究会宣告成立,成为厦门历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民间社会团体组织。2011年10月,研究会在张晓寒先生的家乡江苏靖江举办“情归故里——著名画家张晓寒美术作品展”,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靖江市政府为此特地立项,把城南公园命名为张晓寒公园,并在园内设立张晓寒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