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时间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周边>> 详细内容

李苏桥:关闭的只是画廊物理空间 依旧会在行业内

发布时间: 2018-06-13

导言:近日,曾被某杂志评为“中国十大画廊操盘手”的李苏桥的一篇文章:《土鳖画廊愁展览——我为什么要关闭展览空间》引起不小关注与讨论。文章中,李苏桥开篇即表示:在画廊的展览空间运营十年后去关闭它是个很纯粹的商业选择。而且他分四点来阐释了这个原因,总的来说是:虽然亲历过艺术市场的繁荣,也曾经是受益者,但曾近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经营画廊成为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好的艺术家已不需要本土画廊,本土画廊充当的是土鳖的角色。而艺术市场一旦被资本深耕与占领,则会成为大资本的领地。 

文章中表明了当下李苏桥对艺术市场的担忧,对国内经营画廊的失望,他说这是一个累人的圈子,所以要做一个爱憎分明的人。究竟,他个人是出于怎么样的原因选择关闭北京空间,对画廊的经营,对艺术市场的前景又是如何的看法?李苏桥在接受雅昌艺术网专访时为我们一一揭晓了他内心的答案:

早已不做画廊的事情了

“我们不是关门,只是关闭了一个物理空间,画廊的员工也都还在上班,只不过办公地点变了而已”。在接受我们采访时,李苏桥直截了当地说道。

李苏桥表示当初建立北京空间,完全是对当代艺术的痴迷。而且在两种画廊经营模式:做纯粹艺术品买卖还是做艺术家推广上选择了后者。画廊以主推70、80后艺术家为主。后一种是培养和推广年轻的艺术家,画廊跟他们一块儿成长,最后都推出去。这是李苏桥最初的设想。

而在推广年轻艺术家方面,也做了许多的工作,目前市场最火的70后艺术家中,很多都曾与李苏桥合作,比如他为欧阳春、韦嘉、陈飞等在欧洲举办的个展。李苏桥说:“我并不觉得这样的展览是获利的展览,但是这些展览是有意义的,跟我喜欢的艺术家保持这样的工作关系,或者是在未来他们成功的历史上有我的小小贡献令我满足。”现在,画廊展览空间关闭了,不过公司依然还在。

“我觉得跟许多心仪的艺术家合作是悲观的”,李苏桥表示:“我主要是以经纪人的工作为主,长期以来都是经纪业务大于画廊展览业务,所以我跟这些艺术基金,跟银行,跟美术馆的交往更多。画廊本身是做年轻人的,这个本来是我的一腔热情,只与兴趣有关与嬴利无关,但现在不做了。我经常讲我是靠交易一线艺术家的作品来养画廊的展览,现在我是继续靠交易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包括西方艺术家的作品,但不做自己空间的展览了,蛮好的,”李苏桥的语气中似乎是一种无奈。

关闭空间的事情,李苏桥已经考虑了很久,他说:“过去的两年时间把画廊经理和策展人曾经答应的给艺术家的一些展览,还有我们能够做的一些展览都已经做完了,到了7月份之后,画廊不欠艺术家的一张画,也不牵扯半分钱,我是有计划地把这个事就给结束了”。

李苏桥继续谈到:“在过去的十年中,我本人也很少参加自己画廊的展览,或者张罗别人来我的画廊参加展览。你们看到我更多的是在博览会、拍卖场或者是国外的画廊或者美术馆做展览,我自己国内的画廊真的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今年的展览都是画廊的工作人员安排的,她们做了一年半的展览,我根本不需要知道是展的谁,她们完成的很好。在这个之前我也跟他们讲得非常清楚。我不需要你们多挣钱,但就是尽量找好的艺术家。我只是在05年画廊刚开业的时间里头亲历亲为,之后很少有人能够在画廊找到我,我也不在画廊里”。

只是关闭了物理的空间 不意味着离开这个行业

李苏桥是理科出身,学化学的,但身上一直具备的文艺情结使他跨入了艺术的行业。“在百度里面搜索我的名字,你发现跟这个行业没有一点关系。”在采访时他自我调侃道:“以前我觉得是这个行业需要我,而在早期我也确实是一个获利者,尤其像我这样其他行业进来的,没几天就迅速获利的人,我都觉得有一点点害臊。但这也是通过我的劳动获得的小小回报,这些劳动所得我希望能够回馈到有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展览活动里边去,所以做了许多展览,也资助过很多年轻艺术家去欧洲的项目。对我来说,这是一种承诺,承诺了就必须去做,除非有某种特别原因”。

所以对李苏桥来说,关闭的只是物理空间的一个画廊,并不意味着他要离开这个行业。在他看来,经营画廊的困境是一个行业的普遍现象:“100个画廊里面能有10个可以盈利已经很了解不起了。所以业内有些前辈如林松、田凯会选择关闭空间,甚至大未来林也关闭北京的空间”。

“但林松依然是画廊协会的副会长,田凯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艺术品经纪人。我觉得这些人只是没有告知大家不在自己空间做展览这件事而已。没有展览空间并不意味着不做艺术品的交易,如果只是推广才能叫做画廊的话,我就跟画廊没有关系,但肯定不是这样的定义。以前弗朗索瓦·皮诺的买手是全世界最大的经纪人之一,他就一个办公室,我问过他,对他来说所有的画廊都是他的画廊,收藏家的收藏就是他的库存”。

“对我来说,第一,我只是把空间停下来,北京空间本身关闭的是草场地的展览空间,是指物理空间,我们会有其他的办公地点,但我不会再选择一个798、草场地这样的空间做展览,我可能会选一个并不是更大的,另外一种类型的方式来做一些事情; 其次我们的人员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的变化。大家还在上班,该处理库存,该做推广的,该进口的,跟谁联系的都还要去做,没有任何变化,这都是正常的; 第三,我自己的事情也都还在做,没有任何变化。”

对未来的担忧:这个行业缺少真正的人才

李苏桥称自己选择关闭画廊并非对整个中国当代艺术没信心了,他说:“我只是对中国当代艺术急功近利的不断失败,又不断涌现出来的同样急功近利用的这种资本的做法绝望了,我觉得还挺傻的。比如今天又冒出一个观塘的艺术基金100个亿做当代水墨,这十年对全球艺术市场有点儿了解之后,我觉得这样真的很不靠谱”。

就像李苏桥在他文章中所提到的,这是一个中短期缺乏大行情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缺乏真正的人才。“我们画廊招一个画廊经理,招了半年也没有招到,索性现在不做了,也就算了”。之所以还有这么多人在这个行业内,他的原因分析看似一阵见血:“一种是因为对远期充满乐观的期待,另一种是因为爱面子,再一种是因为没有干其它行业的技能。因为当你没有能够选择其他职业的时候,画廊真是不太坏的一个职业,工作比较弹性,跟艺术相关,做交易还可以以一种文化的面貌来做......”。

“当然,我不否认这个行业还有许多坚持的人,尽管有些人把它当做谋生手段,很多人是真的热爱,还为了经营画廊把房子卖了,这些人令我敬佩。但是你看今天有几家画廊里面还是一番热闹的景象?而且真正靠做画廊展览挣钱的,虽然大家都天天摆红酒,坐头等舱,五星级酒店,但这跟画廊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

“大部分能继续经营下去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一些收藏,不管是自己买了一些东西,还是将早期的释出来卖掉,基本上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当收藏家,一方面当画廊的推广家。”李苏桥对现状分析道。

对于自己在今后一级市场中会否参与的想法,他表示:“一定会主动参与,当然如果不需要我,我就不假装积极参与了。新的一代画廊人也该起来了,现在有一些做得挺好的,上海北京都有一些70、80后画廊”。

最后,李苏桥特意强调,“关闭草场地画廊空间真心纯粹是个人的事,与行业没什么关系;我也听闻一些认识不认识的人的批判,包括道德的,还是一句话,那种批判很傻,不过他们比我还直白,我挺欣赏”